邓宝珊将军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无数爱国者中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勤政爱民、实事求是,为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为民革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我们后一代人要永远深切怀念邓宝珊将军。
邓宝珊将军名瑜,字宝珊,1894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的儒商家庭。他自幼父母相继去世,因贫寒失学而当学徒,14岁在兰州入新军到新疆。在数年的社会经历中,他目睹了晚清政府腐败、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惨境,遂萌发了改革政治、强兵富国的意识。他竭诚拥护孙中山先生起义反清、建立民国的主张,于1910年7月秘密加入同盟会,1911年1月7日参加了著名的伊犁起义,1916年在陕西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斗争。1918年,他和胡景翼先生等组织陕西靖国军,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受到孙中山先生“借问劳苦,并以为勖”,“坚持初志,百折不挠”的评价和鼓励。1924年,他参加了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国民军,坚持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九一八”事变后,邓宝珊将军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赞同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同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密切来往,并对他们的活动加以掩护和帮助。1936年西安事变,他支持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提出的抗日主张,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决策,并为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战时期,邓宝珊将军与中国共产党驻兰州代表谢觉哉等人来往甚密,支持八路军在兰州办事处的工作。后邓宝珊担任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率部驻扎榆林。抗日战争期间,他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在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发动反共高潮、封锁边区、制造磨擦时,指示所属部队必须“维护边区到榆林交通安全,保护往来人员和物资顺利出入”,坚持以团结为重,和陕甘宁边区建立了良好的友邻关系,直到抗战胜利。对此,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12月致邓宝珊的信中高度评价说:“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我们不会忘记。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他多次去延安,受到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的接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他后半生追求革命、追求进步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邓宝珊将军对国民党当局无视全国人民饱受长期战争的苦难以及要求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坚持独裁、内战的倒行逆施,深为不满。平津战役期间,邓宝珊作为傅作义的代表,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达成协议,为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9月,他受毛主席、周总理的委托,协助傅作义、董其武将军,实现了绥远国民党军队的和平改编和绥远的和平解放,同时还促成了宁夏马鸿宾部队的和平起义。1955年,为表彰在人民解放事业中的功绩,邓宝珊将军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将军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等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第三、四届副主席,民革甘肃省委员会主委。
在邓宝珊长期主持甘肃省政府工作期间,他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商讨大政方针,为推动甘肃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加强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非常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接近群众,体察民情,倾听群众意见。他对全省的农村工作特别是粮食工作特别关心,对发展农业、畜牧业、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不但提出新的设想,而且常到现场具体指导。他极力促成甘肃工业的发展,许多大项目,如天兰铁路、兰新铁路、白银公司、刘家峡水电站、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等的开工上马,他都极为关心,大力支持,并多次亲临指导。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关心大中小学的建设和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结交了许多国内外高级知识分子挚友。对全省著名文物古迹的维修保护以及省博物馆的筹建,他都积极倡导,大力支持。他熟悉省情,深知甘肃多民族地区的特点,十分重视民族、宗教和统战工作,注意团结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时时处处讲大局,讲协调,不断做化解矛盾、增强团结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注意从甘肃的实际出发。他尊重中共甘肃省委的领导,与历届省委领导都相处融洽,工作协调。他也敢于实事求是地直陈己见,1958年出现浮夸风时,他就提过实事求是的意见。
邓宝珊将军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他曾说过:“我是甲午战争那一年出生的,可以说是生于忧患,也是饱经忧患,现在我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屹立于世界,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欣慰和自豪。”所以,他时刻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多次撰写对台广播稿,敦促台湾国民党的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审时度势,改弦易辙,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同中国共产党共商统一大计。他还希望在台湾的故交旧友,认清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努力为促进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建国后,邓宝珊将军一直同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等中央领导保持密切联系,友谊愈加深厚。毛主席多次在自己的住所中南海丰泽园召见或宴请他,并多次与他长谈,他把这些话都记在心,认真领会,深受教益。五六十年代,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杨明轩、南汉宸等同志到兰州,到他的住所邓园看望他,相互倾听交谈,亲密无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邓宝珊受到了冲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闻讯后,立即派飞机把他接到北京。他时刻为党和国家及民族的前途担忧,于1968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地回春,同志们对他倍加怀念,1984年,全国政协、陕西省政协和甘肃省政协联合编篆纪念他的专辑,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书名《邓宝珊将军》,并为在天水筹建的纪念亭题写了“邓宝珊将军纪念亭”,同年11月王震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在京举行的“纪念邓宝珊将军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他说,邓宝珊是“中华民族著名的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这是邓宝珊将军的身后之荣,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邓将军中肯的评价。
邓宝珊将军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参与了我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走过了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邓宝珊将军毕生具有浓烈的爱国思想,积极追求进步、革命真理,并善于团结各方面的人士,他衷心感谢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帮助,使得他能够在革命历史转变的重要时期,认清前进的方向,作出正确的抉择,同时他也因为能够在新中国为人民服务,而感到无比欣慰。
已故民革中央主席屈武在1984年题词中写到:“学习邓宝珊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革命精神。”是的,邓宝珊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我们后一代人在深切怀念邓宝珊将军的时候,殷勤的希望他平时的许多优秀的品质,能够被我们很好的吸收和借鉴,使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增添精神力量。